2)0290【榜下捉壻】_大宋泼皮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必有用。

  识人善用,才是一个合格的上位者的思维方式。

  此人虽迂腐,但字里行间却透着刚强,颇有些宁可直中取,不向曲中求的意味。

  这样人不适合治民,却是个很好的谏臣。

  “微臣领命。”

  何侍郎赶忙应道。

  放下考卷,韩桢迈步来到谢鼎身旁,问道:“此次锁厅试如何?”

  谢鼎面带疲色,答道:“绝大多数补官,困于眼界,任一地知县,已是极限。”

  胥吏的执行力没有问题,有基层的经验,知晓衙门如何运转,懂得百姓需求。

  但缺点也很明显,那就是眼界不高。

  眼界,关乎着一个人看待问题的角度。

  在这个时代,提升眼界只有两个法子,行万里路,读万卷书。

  读的书多了,见识的人和事儿广了,眼界自然就开阔了。

  谢鼎的评价很中肯,绝大多数胥吏,当一个知县,已经是极限了。

  再高,就没有足够眼界来支撑了。

  这也是为何,韩桢明明喊出与胥吏共天下的口号,却还在争取谢鼎、常玉坤这类文人。

  谢鼎话音一转,语气欣慰道:“不过,还是有些好苗子。”

  “哦?”

  韩桢来了兴致,挑眉道:“能被谢尚书称赞,想来必不是庸才,不知是哪些人?”

  “臣与诸位同僚商讨过,目前只这二人的考卷,能争头甲!”

  谢鼎说着,将两份考卷递过去。

  考卷都是糊名,在尘埃落地之前,他也不知道是何人。

  接过试卷,韩桢仔细审视起来。

  此次考卷,共计五道时政策论,其中最难的一道题,便是关于蝗灾。

  在这个时代,蝗灾是一个绕不过的坎,且几乎无解。

  根据《中国救荒史》一书统计:秦汉时期平均8.8年一次,两宋为3.5年,元代为1.6年,明、清两代均为2.8年。

  古今往来,不知多少能臣干吏,面对蝗灾束手无策。

  即便是后世,科技如此发达,依旧有不少国家面对蝗灾头疼不已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