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斯时何时?战乱之时! 三二五 青蚨甲_崇祯七年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的。当然,这些,董策就无从而知了。

  “若是让你们来打造甲叶,不算棉布的话,你们用多久能锻造出一副棉甲需要的甲叶来?”董策问道。

  “这个?”谢虫儿听了便有些挠头,这个问题有点儿深,他便答不出来了。

  最后还是赵铁砧几个脑袋凑一块儿算了算,道:“回大人的话,怕是至少须得两日才成。若是有些什么别的变故,说不定得三日。”

  “两日?甚至还要三日?”董策听了很是不满意。

  不过他也知道这不是铁匠们的问题,这个时代的技术和产能摆在这里,没法子的事儿。

  历朝历代以来,制造兵甲器具数量最多,规模最大的,可能就数北宋了。这个制造规模,几乎已经到了骇人听闻的程度——“其工署则有南北作坊,有弓弩院,诸州皆有作院,皆役工徒而限其常课。南北作院岁造涂金脊铁甲等凡三万二千,弓弩院岁造角弝弓等凡千六百五十余万,诸州岁造黄桦、黑漆弓弩等凡六百二十余万。”

  注意,是“岁造”,也就是每年中央制造一千六百五十多万张弓,地方制造六百二十多万张弓弩,加在一起超过两千二百七十万。大宋一年制造的弓弩,够不够给当时的欧洲兄弟,一人送两张玩儿玩儿?

  宋朝前期,在各州郡设立都作院,此时的大宋,国力强盛,一年一万万六千万贯的财政收入,端的是财力雄厚之极。太祖时,诸州作院岁造弓、弩、箭、剑、甲、兜、鍪、甲叶、箭镞等凡六百二十余万,以后产量更是逐年提高。至神宗熙宁之前,单每年州郡上供京师的弓弩甲胄,便“以千万数”。就单个作院而言,产量也不少。神宗元丰五年,朝廷令相州都作院造防城箭三十三万支。要知道,宋代的都作院通常并非仅专门生产一种兵器,何况这三十三万支箭仅仅是朝廷一次的抛造数额。由此可见产量之惊人。

  但是这样的产量,是建立在大宋这些都作院加起来数以万计的工匠的基础上的。单单是汴京的都作院,便常年有九千余工匠。

  而尽管如此,甲胄的生产速度,也是上不去的——南宋时的湖州作院,朝廷给其下达的人物指标,最初是“日造铁甲一副”,后“准省札。日造铁甲二副,且以二年为期”。

  由此可见甲胄生产之难。

  不过如果真的严格按照规矩操作的话,打造出来的甲叶质量是非常好的,董策前世曾经见过一副出土的棉甲实物,剥开外面的棉布之后,里面的甲叶还有光泽,几乎没有生锈。非常坚固,若是不用大力气,根本就掰不动。

  若是按照赵铁砧说的这个速度,得两三年董策才能把手下的这些兵丁都装备上铠甲。

  他可等不及。

  说到底,就是人少规模小,还是得不断的招募铁匠,扩大规模。

  董策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