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斯时何时?战乱之时! 四零九 初定_崇祯七年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不伤。但用棒一击,则毋问甲胄之坚靡如何,一体碎裂。

  这等大棒,一开始是骑兵专用,像是宋朝白梃兵,有说是用长矛的,但更可信的是说用的乃是白色巨棍。但大棒若是短了,则在两军交战之时用法便有限,再加上又须双手举用才能使得利索,而马上不得齐齐用力,往下砸击,惯性过大,则容易闪坠。所以在戚继光手中,大棒演化成了步兵专用的战技。

  制式大棒,长八尺也就是两米五多一点儿,粗二寸也就是直径六点四公分,用一打一剌棍法习之,位在五兵后,步卒惯用。

  若是鸳鸯阵对敌之时,防御不够严密,长枪手及镗钯手又没有法子刺死敌人,便以大棒击落马之贼。而若是想要骑兵同样适用,则须在上面加一短刃,长可三寸,如鸭嘴。打则利于棒,剌则利于刃,两相济矣。

  大棒本该是北方军系配置的野战武器,原是一种很实用的冷兵器,却因为将领不得其法与无心改革弃之不顾,明朝军备废弛与将领之颟顸守旧由此可见一般。

  这也是戚继光在审查北方军械后,刻意留下来并改良的主要冷兵器之一,原本大棒就是用来打击重甲骑兵的利器,但戚继光着重于用大棒来敲打敌骑的马头,有如岳家军拐子手专砍马腿般好使。

  步兵大棒与骑兵大棒形制不同,骑兵的大棒装了短刃而步兵无,装了短刃的大棒更确切应该称为称为夹刀棍。

  大棒手,对身高倒没太大要求,但需要力气够足,足够的凶横不怕死。

  至于火兵,不提也罢,反正最弱的那个去当火兵一准没错儿。

  甚至董毅英都觉得这等长刀给火兵用是糟蹋了。戚继光打造的长刀实际上就是放大尺寸的戚家刀,也就是放大版的仿倭刀。长刀刃长五尺,后用铜护刃一尺,柄长一尺五寸,共长六尺五寸,重二斤八两。长刀形似苗刀,又长又锋利,威力极强,长度苏日安超过了两米,却是只有后世的三斤来重,可称是轻便。需双手持握,因此又称为双手刀。

  如此利器,却交给火兵……董毅英颇有明珠暗投的感觉。

  这些时日以来,董毅英并不只是在训练他们,同时也在暗中观察他们的性格,现在基本上已经能做到心中有数了。

  其实选兵最大,也是最基础的一个要求就是要士兵们身体强壮康健,而之前戚家军的那些士兵,就算是在戚继光的属下,也是不可能伙食达到磐石堡这种程度的,所以身体素质肯定是比不过董策的手下。单以戚少保的要求来伦算的话,其实董策手下的士卒全都可以升任那些标签为‘有力’的位置。

  兵员素质高了,董毅英可选性就大了不少,现在只需要是根据个人的特点来就是了。

  蒋老三身高体壮,魁梧结实,凶恶蛮横,这等人到了战场上,自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