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斯时何时?战乱之时! 五一一 县尊不好惹_崇祯七年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们的粮长?”

  苏以墨顿时勃然大怒,狠狠的一拍床板,大叫道:“黄口小子敢尔!”

  他显然已经是震怒之极,就连胡子都气的一哆嗦一哆嗦,脸色涨的通红。

  明承元之行省,改称承宣布政使司。大同路于洪武二年改为大同府,属山西承宣布政使司。大同府辖浑源州、应州、朔州、蔚州四州及大同、怀仁、马邑、山阴、广灵、灵丘、广昌七县。明实行卫所制,大同镇为九边重镇之一,洪武五年山西行都指挥使司设在大同。永乐七年设镇守总兵官,为镇之最高指挥官。成化十年设巡抚,正德八年设总制。

  又因为地方上虽然军户众多,但民户也日益增多,若是依然由当地驻军将领管理,未免诸多不便,因此又设立县治,派驻牧民官。

  是以这大同地界儿下面,是军管和民管犬牙参差的,有的地儿是军堡守备管理,有的则是当地的县令管辖。下面各县听大同府的,下面的各个军堡名义上理当是听大同镇总兵的,只是真正管理他们的却又是各地的兵备道,而兵备道则是既不归大同府管理也不归大同镇总兵管理,而是直属山西布政使司,甚至就连大同巡抚和宣大总督在名义上对他们也没有管理权,可是砸实际上,又是宣大总督管大同巡抚,宣府巡抚,而大同巡抚又是管着下面的兵备道,可是兵备道又有直接上奏宣大总督甚至直达朝廷的权限。

  相互钳制互不统属,偏又多少都能管到一些,简直就是混乱不堪。

  正因为军管民管都有,是以地方关系便很复杂。

  大同前、后卫,两卫治大同,大同左卫、云川卫,两卫治左云县,大同右卫、玉林卫,两卫治右玉县,阳和卫、高山卫,两卫治阳高县,天成卫、镇虏卫,两卫治天镇县,平虏卫,治平鲁县,威远卫,治右玉县南。除了这些卫之外,另有井坪千户所等,共计十三卫所,八百二十三堡寨,三百零七座墩台。

  蓑衣渡以及周围的这片地界儿的所有百姓,便都是归于左云县辖理,而实际上是苏以墨这个粮长管着这一片。

  粮长的职责之中,除了收税征税之外,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,便是要把这些交上来的粮食税,运到县城里面去。

  而在过去的这一段时间,苏以墨和苏少游除了派人下乡催逼之外,所有的精力便都用在了这上面。

  对于普天下的粮长们来说,这也是他们这一年中最重要的一件事,是这一辈子里头,最大的一件大事。

  其实对他们来说,这也是一个极大的负担。

  在古代,运粮,尤其是长途运粮,是一项消耗极大的工程。像是边关打仗的时候,后方运粮,几乎每运去一袋米,在运粮的过程中,民夫丁壮们就要消耗三倍辆的米粮。

  没法子,实在是因为路况和运输工具太差了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