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662章 八二一 安置_崇祯七年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草场也更大,可能比不上大草滩,但那一片好大的草场用来养活察哈尔部的这些人绝对没有问题。

  没错儿,下水海确实是一个很适合的地方,但把察哈尔部安排在那里,董策是存着私心的。

  因为下水海就在大同镇北不远处,想要去哪里,大青山上被董策剿灭的虎头山寨曾经控制的那条孔道乃是必经之路!

  而察哈尔部这些人迁移到下水海之后,吃穿用度从哪里来?还不是跟明朝的商人做生意?可以想见,一旦察哈尔部被安置在下水海的消息传出去,肯定不少商人闻风而去。现在还只是大草滩上的察哈尔部这些人去下水海,等到消息从大草原上传开,只怕不知道多少人都会去下水海投奔,到时候下水海的蒙古部落人数越来越多,需求也越来越大,去的商人肯定也就越来越多。

  他们都要路过那条孔道。

  董策不干别的,就在孔道上设卡子收商税,那就能赚的盆满钵满了。

  当然,此举需要刘若宰的支持才行。让董策没想到的是,他把这个计划给刘若宰说了之后,刘若宰竟然是满口答应。

  “不知太后对这安置地点,有何看法?”刘若宰问道。

  “我看是不错。”囊囊太后也不遮遮掩掩,直接便道。

  “那这个,咱们算是定下来了?”刘若宰问道。

  “嗯。”囊囊太后点点头,道:“那我再说第二条。”

  “请将!”刘若宰笑道。

  “这第二条,也很要紧。”囊囊太后道:“我们察哈尔部,到底算作什么?属国?臣属?亦或是其他?”

  囊囊太后说完这句话,刘若宰的表情立刻严肃起来。

  因为囊囊太后问的这个,是关乎双方的名分大义,在刘若宰看来,这是最重要的一点。

  “不知太后,是如何想的?”刘若宰并未正面回答,而是反问道。

  囊囊太后试探道:“如朝鲜例?”

  从这句话上就能看出来,囊囊太后估计是读书不少的,而且精通汉学。换做一般的察哈尔部高层,别说主动说出这个来了,就算是你跟他提,只怕他也是云里雾里。

  朝鲜和大明的关系,在大明和周边势力的关系中,颇具代表意义。

  朝鲜是大明的属国,大明是朝鲜的宗主国。朝鲜国君不称皇帝而称大王,而且新上任的朝鲜国君需要接受大明的册封,否则是不合法的。朝鲜定期向大明朝贡,一旦大明皇帝有什么诏令,也会遵从。

  而同时,大明给朝鲜提供保护,比如说万里三大征之一的援朝之战,便是帮着朝鲜把日本人给撵跑了。

  其实除此之外,也就没什么了。大明不在朝鲜派遣官吏,只是偶尔有使节出使。除了在大义名分上之外,朝鲜具有极高的独立性,一切政事军事,完全是人家做主,大明是插不上手的。

  所以一听囊囊太后说出‘如朝鲜例’这四个字,刘若宰和董策立刻是不约而同的心中冷笑,暗道:“哪里有这么便宜的事情?”

  如朝鲜例,那就不叫归顺了。朝廷对察哈尔部也会没什么控制力,察哈尔部哪天说跑也就跑了,朝廷只能干瞪眼。

  “如朝鲜例断无可能。”刘若宰很干脆的拒绝了。

  囊囊太后本来也没指望大明这么蠢,她其实刚才也就是那么一说,大概有些漫天要价遍地还钱的意思。这会儿被刘若宰拒绝,她也不生气,只是问道:“那刘大人你说十个什么章程?”

  对于这个问题,刘若宰早有腹稿,他沉声道:“如播州例。”

  接着又补了一句:“征杨应龙之前的播州。”

  如播州例,其实就是如羁縻州例。播州一直是土司治理,直到万里三大征之一的播州之征剿灭了杨应龙,才改土归流。不过在改土归流之前,其实朝廷对播州的控制也还算有力。按照刘若宰的说完,按照那个时候的播州例的话,察哈尔部既保持有一定的独立性,同时朝廷又可以有一定的控制。

  【嘿,想免费读此书?快关注微信:和阅读】

  崇祯七年章节列表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