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875章 八九三 阁臣_崇祯七年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。

  明朝宫中不学无术的太监有,但是能身居高位的大太监,尤其是司礼监里的大太监,不说是饱读诗书,至少也得文墨精通,不然是没法子胜任的。因为他们的日常工作,就是跟书山文海打交道。

  比如说司礼监里头那些掌权的大太监,每日要批阅许多奏章,有的文官儿,写奏章就爱用一些生僻的字眼儿典故,引经据典,若是读书少点儿,都看不懂他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。

  一般来说,但凡是能在司礼监里头有一定地位的,学问大致都不差,多半都是在太监学堂读过书的。

  曹化淳身为司礼监掌印太监,每日里看的奏章只怕比内阁首辅和皇帝都要多一些,学问是极好的。

  除开开头和结尾那些歌功颂德的话之外,奏章大致分为四各部分,第一部分,是讲述了事情的整个过程。第二部分,是为参与这个事情的人请功。第三部分,则是写了察哈尔部提出来的条件。第四部分,则是询问察哈尔部要来朝觐这件事该当如何处置,如何安排。

  其中第三部分,还有一些请罪的话,因为他没有请示朝廷和皇帝,便答应了一些条件。

  刘若宰对崇祯皇帝的性子还是很了解的,虽然他来的时候,就已经被赋予了一定的专断之权,也就是说,有一些条件,他是可以做主答应的。而察哈尔部提出来的这些条件都不算太过分,答应了也没什么。但他知道,如果他没有写上这些请罪的话,那么说不定就会引起皇帝的猜忌。

  毕竟崇祯皇帝,太多疑了一些。

  曹化淳看完,却并未发表意见。皇帝不问,他便不多说,这是他这些年来奉行的准则。言多必有失,少说多听才是正理。伴君如伴虎,伺候在这位天下至尊的身边,得时时刻刻小心谨慎。

  一个时辰之后,乾清宫东暖阁,内阁众位阁臣前来拜见崇祯皇帝。

  内阁首辅温体仁为首,身后还有两人,分别是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王应熊,少师、太子太师、中极殿大学士吴宗达。

  这三位,乃是现在内阁之中权势最大的三位。

  这几位之中,周延儒年纪最小,不过是刚四十出头而已,但却是内阁首辅。自从前两年温体仁被挤出京城之后,内阁便是他砸掌控。

  几位阁臣心情都有些忐忑,不知道这大清早的被皇上叫来是为什么。

  明朝这些皇帝中,有孱弱不堪的,也有强横凌厉的,碰上不同的皇帝,内阁的权力也就不同。像是弘治年间,极为内阁首辅都敢盯着皇帝寸步不让的争执,距离之近,唾沫星子都能喷到脸上。隆庆朝的时候,高拱就敢冲着皇帝说:“你安心在后宫生孩子就行了,朝政交给我们。”

  谁敢这么对待嘉靖皇帝?

  也没人敢这么跟崇祯说话,登基八年来,崇祯皇帝不知道杀了贬了多少大臣,其中阁臣也很不少。动辄抄家杀头,在他面前,谁敢放肆?

  不过很显然,几位阁老都发现,今日陛下似乎心情不错。

  几位见了礼,而后起身,吴宗达今年都六十了,而且身子骨儿不大好,皇帝还赐了座。

  “诸位,今日有个大喜讯。”崇祯皇帝笑盈盈道。

  他一开口,一旁伺候的曹化淳便把奏折递给了周延儒。

  崇祯七年章节列表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