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二十四节 引路人_晋中镜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志,张司空既然欣赏他的诗作,那么也该如他那般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。”

  张华捋须点头,笑道:“公安说你没有变,可我看你是变了,变得沉稳又自律。”

  郗遐苦苦一笑,“之前在荆州经历了一些事,原想着回到洛阳担任郎官会比较清闲,平时可以吟诗读经,修身齐家,可我在度支曹的那些郎官里面是最忙的,也就比那些令史略强些。”

  张华端起盖碗,慢慢说道:“崔治和山延也在度支曹,你和他们不是很相熟吗?”

  谷縦/span郗遐先是一愕,脸上渐渐地露出了舒心的微笑,原来是张华有意安排他们二人进入度支曹的,便颔首说道:“多谢张司空体恤。”

  张华抬头望了他一眼:“平叛张昌之乱,你还能顾及到云梦县百姓的安危,在中牟县又阻止了叛军营救东瀛公的计划,你很有主导性,不进御史台是对的。”

  御史台干的都是得罪人的事情,郗遐没有选择走郗虑和郗隆的老路,远离监司之职,开辟新道路,是明智之举。

  在张华看来,郗虑和路粹都是才高德薄之人,虽然郗虑受学于郑玄,是东汉末年的名士,但是他的行为不符合士大夫心中的道德标准,他身为御史大夫,实则是曹操铲除异己的助力,与现在许奇配合司马衷的意愿所做的事没什么差别。

  郗遐淡笑说道:“收复云梦县并非我一人之功,而中牟城中百姓能够有惊无险,全赖司隶校尉派去的人技高一筹,我也只是配合他们行动,因家事提前离开中牟,没能查清高勉一案,只能算是功过相抵。”

  郗遐这话听起来谦虚,实际上是委婉的表达不满,自己在中牟县白辛苦一遭,司隶校尉部的那些人却连声感谢都没有。

  张华明白他的心思,温和说道:“能者多劳,各郡国的月旦钱谷簿也快该呈送到洛阳了,恐怕接下来你还要更辛苦些。”

  各郡国每年分四季向度支尚书呈送月旦钱谷簿,以便度支尚书掌握全国钱谷概况,同时度支尚书也会执掌会计、凡军国损益、事役、粮廪等事宜。

  凡入洛钱谷金帛等物资都由度支部保管和库藏,库藏保管也是分工明确,仓部郎负责诸仓账出入,金部郎除了负责内外诸库藏的文书账目外,还负责权衡度量等事。

  杜预和张华都曾先后担任度支尚书,杜预还曾向晋武帝上奏,奏疏上涉及到立常平仓(为调节粮价、备荒救灾在各地所设粮仓)、定谷价、制造人力水排(冶铁用的水力鼓风装置)、筹划盐运、制定课调(征收赋税)、重行藉田(藉借众人之力耕种的公田)、疏浚河渠,以通边远,越地区调剂余缺等军国财政要事五十多项,足见度支尚书就是负责军国支计重任的财政部长。

  晋武帝在诏书上认为,一年收成不好,公私匮乏,负责全国财政经济工作的度支尚书,应该承担责任,西晋的度支尚书也是不太好干。

  郗遐低声地说道:“比部郎卢藻同样也很辛苦,那份查抄石崇家的清单原本已经被他拿走了。”

  比部曹以比部郎为长官,专门从事财计审核,对度支、库部、金部、民曹等财计部门进行监督,负责审查洛阳和地方各级官僚机关的财务收入和各项经费的支给、使用,各部门的公债或私债的偿还欠负、徒役工程支销情况、以及检查没收罪犯的赃物的账籍。

  张华微微点头,他叫郗遐过来,就是想听初入尚书省的郗遐说一说有关度支部、比部和起部的一些情况,看郗遐了解了多少,是否看清楚这里面的水到底有多深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